• 在帝制後期的中國,絕大多數人沒有接近政治權力的機會,也就不能以此通過各自的利益相較去競爭社會資源。對普通臣民來說,僅僅是組成團體去追求特殊的社會利益便構成了政治上的風險。有時,人們便會到舊的帝國制度之外去尋求這種權力;其結果就是造反和革命。但對大多數人來說,權力通常只是存在于幻覺之中;或者,當國家清剿異己時,他們便會抓住這偶爾出現的機會攫取這種自由飄浮的社會權力。只有非常的境況才會給無權無勢者帶來突然的機會,使他們得以改善自己的狀況或打擊自己的敵人。即使在今天,讓普通民眾享有權力仍是一個還未實現的許諾。毫不奇怪,冤冤相報(這是“受困擾社會”中最為普遍的社會進攻方式)仍然是中國社會生活的一個顯著特點。
   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《叫魂》
《叫魂》[25句]
  • 孔飛力

    0

    孔飛力(英文名:Philip Alden Kuhn,1933年9月9日—),生于英國倫敦,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。當費正清1977年從哈佛大學榮休後,孔飛力由已任教十年的芝加哥大學轉回母校接替其空缺,任哈佛大學曆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講座教授。他曾擔任過芝加哥大學遠東語言文化系主任,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,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委員會主席。曾獲得包括古根漢姆學術研究獎在內的多種學術榮譽,是美國藝術人文科學院院士。本書(1990)為他最主要的代表作,獲“列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”;此外他所著《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》(1970)、《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》(2002)和《海外中國人》(2009)等,均有重要深遠的影響。
看看其他热门专辑
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