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大行者们只能指出一个方向来,期待我们亲身去体验它。通往这玄妙之境的大道,纯粹是经验之道,他不要求你盲目接受任何信条或权威,却要你透过经验,亲自去了解。试着集中注意力,仔细观察你当前的处境,尽可能看清自己及周遭世界。别用思考,只是单纯地看! 可是,朝哪儿看呢?几乎普世的修行者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:往內看,往深处看因为真我藏在心內。他们并无意告诉你那在你內心的真我究竟如何,他们只是只想你的內心深处。这也并不表示,终极的答复真的在你內,而不在你外,而是当你有恒地向內寻时,迟早也会找到外在的一切。也就是说,你提无处內在与外在,主体与客体,能观与所观原是同一回事,于是你便自然的回到本然境界。
0 0 0 1 复制 二维码 《事事本无碍》
- 永恒的真谛与一体意识的本质,就是“活于现在,超越时间”,成为“此刻之子”。超越时间的现在,乃是由时间通往永恒,有死亡进入永生的窄门小道。 - 人不可能在时间內超越时间,我们愈想努力去客服它,越是强化它的作用。 0 0 0
- 生活中的对立与冲突,就是因为我们到处设界所招致。其实就这么简单,由于每条分界都是导火线,界限愈清楚,人们的防御愈强,生活顿时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。我愈渴望快感,我便愈怕痛苦;我愈想变好,我就愈怕邪恶;我愈想成功就愈受不了失败;我愈贪恋生命死亡便变得愈加恐怖。总之,我愈珍惜某样东西,我愈被失落的阴影所缠绕。由此可见,我们大部分的问题都是界限引起的对立问题。 0 0 0
- 你当下一刻的心境,始终就是一体意识。根本不必费心去销毁那个不存在的自我。你只要加以观察,在你遍寻不得的那一刹那,你就已经身处于一体意识中了。佛经中就有一段精彩扼要的开始:只有苦,而无受苦者;只有一连串的造作在行,却无造作之人;道在眼前,终无行者。 受苦的只是有缺的部分,而非圆满的整体。这种觉悟,修行者以“消极”的语气来说,便是-一旦你恍悟到那有缺的一部分只是幻觉,你便由痛苦中解脱了;以“积极”的语气来说,便是-你一直是圆满的整体,他是纯粹的自由,解脱,光明之境。一旦悟入那圆满的整体,便自然由痛苦及死亡中解脱出来。 0 0 0
- 任何一个决定,不过是在选与不选之间加以分界:你的某种欲望只是在痛快与不痛快之间加以分界,然后死命地追逐前者罢了。当你坚持某种概念,不过是你认为对的与不对的观念之间加以分界。我们的教育只是教我们如何分界,在何处分界,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分界线而已:我们的法制体系也是在合法与违法之间分界:战争则是在敌友之间分界:伦理是为了彰明善恶的分界:西方的医学更是清楚地在疾病与健康之间分界。不论是身体琐事或终身大事,从小小的愿望到狂热的欲望,处处显出我们的生活原是划分界限的过程。 0 0 0
- 因此,这一层次的心里治疗学家会为常感到压迫的人指出,那些压力是来自他內在所拥有的抱负及冲劲,只是他自己尚未意识到而已。如果没有那內在动机,他根本不会介意。想通这一点的人,以后若再感到来自上司,配偶,学校,朋友,同事,甚至自己的孩子种种压力时,便会视此压力为徵兆,表示他內在拥有自己尚未发掘的抱负及活力。他渐渐把〔我感到压力〕诠释为〔我心內有种潜伏的抱负尚未表现出来。〕压迫感一旦变成他自己尚未察觉的动机,他便有权做主,究竟自己要不要顺应这意图,还是暂时搁置。不论作何种选择,他很清楚,这是他自己的意图。 0 0 0
- 界限之上才是神性本体,道,或所谓的如来世界。在那"本来如是"的世界里,无善亦无恶,无圣亦无凡,无生亦无死,就是因为他没有界限。 尤其是主体与客体,自我与非我,能观与所观的界限,更是虚妄不实。我之所以在本章中强调这一层次,乃是因为人类在自我与非我之间所划的界限,是所有界限中最深不可拨的,也最难割捨的,它是我们所划下的第一道界限,难怪惜之如命。我们的一生都忙着巩固它,守护它,确保它的安全。 0 0 0
- 大行者们只能指出一个方向来,期待我们亲身去体验它。通往这玄妙之境的大道,纯粹是经验之道,他不要求你盲目接受任何信条或权威,却要你透过经验,亲自去了解。试着集中注意力,仔细观察你当前的处境,尽可能看清自己及周遭世界。别用思考,只是单纯地看! 可是,朝哪儿看呢?几乎普世的修行者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:往內看,往深处看因为真我藏在心內。他们并无意告诉你那在你內心的真我究竟如何,他们只是只想你的內心深处。这也并不表示,终极的答复真的在你內,而不在你外,而是当你有恒地向內寻时,迟早也会找到外在的一切。也就是说,你提无处內在与外在,主体与客体,能观与所观原是同一回事,于是你便自然的回到本然境界。 0 0 0
- 过去只是记忆,未来只是预期,它们都是当下的经验而已。时间只存在于现在,包含在这一刹那之中。时间的束缚所带来的种种困扰,都不过是幻觉而已。除了现在以外,并没有时间。你所能经验到的,不论呈现何种相貌,都属于永恒的现在。 0 0 0
- 为何世界上各大宗教或者玄学传统,都是能够突破相对世界的假象者,为大彻大悟的觉者,就是因为他已经由相对世界中解脱,不再为荒谬的人生问题所烦恼,更不受人世敌对纷争所骚扰。她的甯静不是用彼岸来压此岸,他超越两者之上,不再以善治恶,而是彻底超越善恶。不再以生制死,而是处于超越生死的大觉之中。要诀即在于他们不再分开两边而执着善者,而是融合正反两面,他们能升华至一种境界,不知超越,而且包容两边。这就是一体意识。这里引述印度经典为旁证:真正解脱不是逃避负面人生,而是由相对世界中解脱出来:随遇而安,超越对立,嫉妒不生;无得无失,虽有作为,不受缠缚;多欲无嗔,大自在人。不系两边,烦恼永息。 0 0 0
- 真正的现在,是没有时间性的,自然没有烦恼。如果你感到仍有的话,再仔细分析一下,它都和过去的罪恶感及未来的担心纠缠在一起。 0 0 0
- 接受人生无常的一面,在每一口呼气中,将身心化为虚无。我们若能彻底地死于每一呼气,便能在每一吸气中重生。 0 0 0
- 我们的社会价值或美感,也常是相对的:成败,美丑,强弱,智愚。即使人类最高的抽象能力,也逃不过相对的领域,例如:逻辑是分析对与错的问题:认识论是研究实体与表象的问题:形而上学着眼于存有的问题。我们的世界好似由一堆对立性质所组成的。 0 0 0
- 我们对阴影有了一层基本的认识以后,不妨继续探讨一下其他几种常见的投 射作用。就如同外在压力原是自己投射出去的意愿,义务也是自己投射出去的愿 望。当你不愿承认你所做的事是出于你自己的意愿时,便会生出强烈的责任感来。 家庭里最容易促成〔我是为你而做的〕的责任感来。父母感到有责任抚养子女,丈 夫感到有责任照顾妻子等等。到头来,大家都逐渐对责任生出反感来。反感愈强, 便会忍不住要〔揪出坏蛋〕,最后吵到婚姻辅导中心去。 当人们感到自己为这个或那个责任而承受无比压力时,其实是他试着想要做 这或做那的意愿投射而已,可是他不想承认。他告诉你的,正好相反:正因他不 想去做才会感到那是一种责任。这并非实情。如果他毫无帮助你的意愿,他不会感 到有此义务,他根本不会。 0 0 0
- 如果你能接受自主及不自主的两面,你便不再感到老是受那不自在的深层活 动所欺压,反而对身体会产生出一种责任感来。这责任感并不是处处要你为身体 辩解顶罪,而是你对自己的感受自行负责,不再需要怪罪或感谢任何人。毕竟你 是所有自主及不自主的深信活动的最终来源,不是它们的奴隶。 接受那不自在的一部分也是你自己,并不表示你就能够操纵它了。你无法使 自己的头发长的快一些,或停止胃部的蠕动,或使血液倒流。你只是把不由自主 的那部分和自主的同等对待,均视为你自己,并放下一心想作造物主,控制自己 与世界的野心。奇妙的是,一看破这一层,立刻生出自由解脱之感。你原来的自我 意识一次最多只能处理两,三件事,可是你的有机生命体,不需自我的插手,可 以同时进行深层百。 0 0 0
- 即使你的身心遭受痛苦,恐惧,或屈辱,只要你能保持观者的心境, 它们便侵犯不了你。你不必与它们缠斗,就能超越它们。如果你的眼睛涂上红色, 你便分辨不出红色的东西来。你的眼睛必须先擦干净,至少没有红色,你才能看 到红色。换句话说,当你能够审视自己的苦难,你便已摆脱了苦难。没有了苦难。 但凡能觉察痛苦者,本身即无痛苦;但凡观照恐惧者,本身即无死惧;但凡能认 知紧张者,本身即无紧张。正视这些处境,便已超越了这些处境,不受它们暗中骚扰。 0 0 0
- 除非你自己一时与那些情绪,感觉,记忆,经验认同,否则它们伤害不了你。 因此消除烦恼的根本之道,便是不于它们认同,认出它们并不是你那个真正的觉 者,没有什么好执着放不下的,它们便会自然消退。 等你练习这〔不认同,不执着〕的法门一段时间后,你便会发觉,你一向忙着 自卫的那个自我,愈来愈透明且逐渐隐退。这并不表示你被分解了,或飘在虚无 缥缈中,而是你开始感到气质的变化,你的欲望或伤痛不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。 这些表面看来凶猛的波涛,只是纸老虎而已,丝毫动摇不了那更深的自我。 0 0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