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每一次国际会议就像一颗石头抛进池塘 里,涟漪一圈一圈扩散,整个池子受「波 及」,而所谓「国际观」,就是在这种不 断的涟漪「波及」中逐渐累积见识,逐渐 开阔眼界,使「池子」里的人,觉得自己 是国际社会的一分子。
    0 0 0 2 复制 二维码 《龙应台的香港笔记》
《龙应台的香港笔记》[10句]
  • 龙应台

    0

    龙应台(1952年2月13日-),女,台湾高雄人,祖籍湖南衡山县,作家、社会评论家、思想家。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、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、台北市文化局长等。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“民主制度”的优点,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与争议。
    父亲龙槐生为国民党军官,母亲应美君,浙江淳安人。因父亲姓龙,母亲姓应,生于台湾,得名龙应台。
   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,自小在台湾苗栗苑里长大,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,赴美国求学,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。毕业后,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、梅西学院、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、淡江大学、德国海德堡大学等。
   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,针砭时事,鞭辟入里,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:其《野火集》、《百年思索》、《面对大海的时候》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,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,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,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、谩骂、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,但她仍秉着客观批判的精神,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,龙应台无所畏惧,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,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。
    温柔纤细,深情动人:其《孩子你慢慢来》与《目送》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,《亲爱的安德烈》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。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,不仅是当下的感动,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,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,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,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,读起来温馨有味,情意盎然。
看看其他热门专辑
看看其他标签的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