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《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》[10句]
    奧爾罕·帕慕克

    一個小說家對讀者的揭秘與渴望。
    成就奧爾罕·帕慕克的文學省思。
    更是中國讀者熟悉的老帕,充滿純真的樂觀召喚大家——“讓我們來讀小說吧!”
    對于現代的世俗化個人來說,要在世界里理解一種更深刻、更淵博的意義,方法之一就是閱讀偉大的文學小說。我們在閱讀它們時將理解,世界以及我們的心靈擁有不止一個中心。
    ——奧爾罕·帕慕克
    2009年,奧爾罕·帕慕克應邀在哈佛大學做了六場演說,即著名的諾頓演說,此為結集。
    帕慕克說,在完成《純真博物館》之後,他覺得自己在做了三十五年小說家之後,好像回到了原點,他也意識到,這原點並不是他的出發點(這也是許多人的共識)。他慢慢地在心中有了一個他所經曆的文學旅程的意象,他覺得是時候談談了。
    “我希望談論我的小說創作旅程,沿途經過的站點,學習過的小說藝術和小說形式,它們加于我的限制,我對它們的抗爭和依戀。同時,我希望我的講座成為小說藝術的論文或沉思,而不是沿著記憶的巷道走一趟或者討論我個人的發展。”
    0 0
此專輯的句子
  • 奧爾罕·帕慕克

    0

    費利特·奧爾罕·帕慕克(Ferit Orhan Pamuk),在中國最常見的譯名為奧爾罕·帕慕克(Orhan Pamuk)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,當代歐洲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,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。于2005年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,2006年10月12日奧爾罕·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。2007年1月7日,奧爾罕·帕慕克受邀主編伊斯坦布爾的自由派日報《Radikal》一天,化觀點為文章,表達對本國知識分子命運的關切。同年5月16日,奧爾罕·帕慕克作為該屆評委會成員出席嘎納電影節,並走上紅毯。2008年5月21日,帕慕克開始了其在中國的十日行程。
    文學評論家把帕慕克和普魯斯特、托馬斯·曼、卡爾維諾、博爾赫斯、安伯托·艾柯等大師相提並論,稱他是“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”、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。其作品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,在眾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流傳。
看看其他热门专辑
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