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席勒的論文不只是關于詩的,或者僅僅是關于普遍的藝術和文學的,在某些地方其實是關于人性類型的哲學文本。這些內容直指戲劇和哲學的頂峰,我喜歡閱讀字里行間的個人思想和觀點。席勒說:“人性有兩種不同類型。”意思是說,根據日耳曼文學史,“那些天真者如歌德,那些感傷者如我自己!”席勒嫉妒歌德,不僅因為歌德的詩歌稟賦,而且也因為歌德自信,不假他求,甯靜雍容,不矯揉造作,有貴族氣派;因為歌德不費雕琢就可以傾吐偉大燦爛的思想;因為他有能力表現自我;因為他的簡約、謙遜和天才;還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這一切,恰似一個孩童之所為。
    0 0 0 0 拷貝 二維碼 《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》
《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》[10句]
  • 奧爾罕·帕慕克

    0

    費利特·奧爾罕·帕慕克(Ferit Orhan Pamuk),在中國最常見的譯名為奧爾罕·帕慕克(Orhan Pamuk)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,當代歐洲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,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。于2005年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,2006年10月12日奧爾罕·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。2007年1月7日,奧爾罕·帕慕克受邀主編伊斯坦布爾的自由派日報《Radikal》一天,化觀點為文章,表達對本國知識分子命運的關切。同年5月16日,奧爾罕·帕慕克作為該屆評委會成員出席嘎納電影節,並走上紅毯。2008年5月21日,帕慕克開始了其在中國的十日行程。
    文學評論家把帕慕克和普魯斯特、托馬斯·曼、卡爾維諾、博爾赫斯、安伯托·艾柯等大師相提並論,稱他是“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”、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。其作品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,在眾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流傳。
看看其他热门专辑
看看其他標簽的句子